NEWS
1.闭口细绺(格),弧楞小独石
普通的寿山石属于内生矿,呈脉状充填于(围岩)裂隙带中,具透镜状、块状。田黄是由河流作用冲击于河床或被冲击分布于河流两岸的阶地上的小独石,其在长距离的迁移过程中,会使原石沿高级别的开启性裂绺分裂成小一级的原石,再不断分裂,直至所有的开启性裂绺全部分裂完毕。显然,分裂越彻底,田黄原石就越小,其极具破坏性的开启性裂绺越少,品质越好。此外,由于开启性裂绺很少为笔直,多半为弧形,再加上不断的磕磕碰碰,田黄的棱角大都不分明。因此,高品质的田黄局部上一般呈卵形。
笔者认为,鉴定上品田黄时,首先应观察其是否为粒状、局部呈鹅卵形的独石,而不是透镜状,其表面或内部是否至少具有1条以上的裂绺。
2.生石残薄衣
既然是独石,那就一定要有皮。皮石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次生薄皮,二是厚皮。其中厚皮可分为两类:一是老化次生皮,二是原生的。河磨玉的皮就是典型的老化次生皮。田黄原石强调次生薄皮,薄如蝉翼,只可视见,几不可量之。既然如此薄,就不可能完整。笔者认为,田黄原石的次生薄皮应是零落的、局部的,用“残”字来描述,再精确不过。如此之薄的次生皮才能给人以“细”而“温”二德之手感。目前,田黄石都是开采于土壤之下,那么由于原石的凹凸性以及土壤颗粒的不同大小和形状,两者的接触面及接触程度肯定有很大差异性。边缘及凸出的接触部位具有明显的优势,而凹陷部,尤其是很小的凹陷坑很少有次生皮,这是鉴定假皮的重要依据之一。
在鉴定上品田黄时,肉眼认真观察具有闭口细绺、局部呈鹅卵形的独石的表面是否不规则,局部是否有极薄的次生皮。
3.内生丫形或不规则网状的“萝卜丝纹”
该原则强调了:(1)田黄原石必须具有丫形或不规则网状结构的“萝卜丝纹”,其中,不规则网状可视为丫形结构,这强调了“萝卜丝纹”必须是丫形的;(2)丫形是“萝卜丝纹”的唯一表现。市场上有不少黄色(或天然或染色)的冻石,如绿泥石冻石、其硬度、密度、外观、手感、刀感与田黄冻的无异,唯一能用肉眼区别的就是其没有“萝卜丝纹”。因此笔者认为:应坚持“无纹不成田”的鉴定特征,丫形或不规则网状“萝卜丝纹”是鉴别田黄的最重要、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
在鉴定上品田黄时,采用手电观察石头,观察其表皮、皮内或内部是否有丫形或不规则状细条纹。
4.皮生“汗毛孔”
次生皮上分布有无规则的、大小不一的、细小“汗毛孔”,肉眼观察次生皮是否有“汗毛孔”,可鉴定其是否是假皮。“汗毛孔”的理论至少部分否定了传统的学说——“汗毛孔”是由于长期搬运撞击而生成。另一方面,昌化田黄的厚皮上也密布“汗毛孔”。
在鉴定上品田黄时,用肉眼观察具有闭口细绺、局部呈鹅卵形的独石的局部,其极薄的次生皮表面上是否密布有“汗毛孔”。
5.主要矿物组成是地开石
一般认为,田黄主要由高岭石族矿物组成。李劲松等指出,田黄主要由高岭石族矿物组成,其中地开石和高岭石的质量分数并不一致,有的含地开石多,有的含高岭石多,但多以地开石为主。笔者认为,为避免伴生成分的不同而导致各种不同的鉴定结果,田黄的主要矿物组成是地开石就可以了。鉴定田黄的主要矿物组成目的是用于区别绿泥石、绢云母、石膏、滑石、叶腊石等图章石。在鉴定上品田黄时,对田黄矿物组成的鉴定以权威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书为依据。
根据笔者经验,田黄的“萝卜丝纹”、裂绺、皮上细密的“汗毛孔”和以地开石为主的矿物是绝对无法造假的,这也是收藏田黄石比收藏田黄工艺品更为保险的依据。
节选自《宝石及宝石学杂志》2011年第3期 作者林振山
- 上一篇:红珊瑚的实用鉴定与保养
- 下一篇:水沫子(钠长石玉)与翡翠的区别